近年来,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建筑垃圾专项整治为引领,以系统思维、问题导向、疏堵结合为原则,全力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治理体系。
高位推动整改,举一反三全面推动建筑垃圾治理。海南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省主要领导批示要求要“管住增量、削减存量,补齐设施短板”,并多次实地调研建筑垃圾治理情况。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7个部门印发《海南省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坚持阶段整治和常态监管相结合,全面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坚持省政府分管领导每季度调度,厅主要负责带头研究部署,分管每月实地调研督导,业务处室每周调度、每半月通报,紧盯建筑垃圾整治行动。
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夯实建筑垃圾制度基础。2024年11月1日起,《海南省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创新提出“城乡一体化、覆盖全域”“电子‘三联单’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居民装修及自建房建筑垃圾管理人制度”“谁产生谁承担处理费用的责任导向”等管理理念。坚持制度先行,省级及18个市县均印发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工作规划。坚持规范管理,印发《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海南省建筑垃圾消纳设施和场所建设图示》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利用处置设施和场所的布局及建设。
强化示范引领,有效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落地落实。开展源头减量试点,选取多家优秀企业在建项目参与减量化试点探索,择优组织省级建筑垃圾减量化观摩会。修订招投标文件,将建筑垃圾减量化目标及要求写入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招标合同范本。实施信用管理,将建筑垃圾相关惩罚、激发鼓励措施作为良好行为、不良行为列入省级信用办法,并作为“绿岛杯”“2A工程”等省级评优评先条件。
加快数字赋能,建筑垃圾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初现。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实施规范,梳理相关办理事项以及审批依据,制定办事指南并部署到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实施运行。整合多平台数据,自动采集审批基础要素信息,形成“点菜单”式办件新模式,填写材料数量减少30%以上,表单要素压缩60%以上。探索建立建筑垃圾信息化监管“1+N”模式,全面实施电子联单管理,全力构建“源头可溯、运量可统、信息可查、轨迹可循、违规可判”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加强要素保障,部门联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联合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等部门共同发力,齐抓共管,每季度下沉市县开展要素保障指导,共同推进建筑垃圾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联合发展改革部门开展超长期国债、设备更新、中央预算内资金等项目包装培训,多个资源化利用项目获得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积极协调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保障设施用地,仅用4个月就完成113座基础设施选址工作,并开工建设111座,同时优化400平方米以下基础设施用地的征收手续。
严格排查整治,多策齐发推动遏制增量。建立常态巡查和联合执法机制,强化住房城乡建设、综合执法、公安、交通等多部门协作。同时,利用“卫星+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完成覆盖全省两轮共计6000平方公里建筑垃圾违法倾倒排查工作,构建起问题闭环处置监督管理模式。此外,购置建筑垃圾勾臂运输车和可移动箱体,推广建筑垃圾不落地模式。
2025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封关之年,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持续深入开展建筑垃圾治理,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海南实际的建筑垃圾治理“更优解”,推动能源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为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增绿添彩。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通过持续健全“政府组织、部门实施、社区配合、居民参与”工作机制,全方面推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方案共审、效果共评”的“四共”建设模式,积极做好改造工作,已惠及40万居民。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通过“无人机普法+走访调研”的方式,对市场周边摊贩进行全覆盖宣传,并逐一了解摊贩不愿入市的原因和顾虑,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其规范入市经营。
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出现重大转变,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建设“好房子”必然的联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接连遭受强降雨侵袭,引发两次严重洪涝灾害,城区多处地段严重受淹,洪水退去后,灾后清淤与环境恢复工作迫在眉睫。灾情牵动人心,住房城乡建设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派员奔赴一线指导灾后清淤重建工作。
从厦门之兴看中国之治——习领导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战略》启示录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首批6辆城市照明AI(人工智能)巡检车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标志着西安城市照明管理迈入智慧化新阶段。这些搭载尖端AI技术的“巡查员”,将有效提升城市照明设施运维水平。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试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试行)》宣传画册、海报印发出版